桃園藝文館
授權課程
《唐詩功夫》 爆竹聲中一歲除, 春風送暖入屠蘇。 千門萬戶曈曈日, 總把新桃換舊符。 《元日》的故事,帶孩子感受新年的氛圍與環境,也更加懂得觀察生活的細節,「處處皆學問」就是我們希望孩子從練習功夫的過程中,學到的第一個觀念。 《元日》說的是一年的開始,也是開啟我們練功夫的第一個篇章,無論練功夫練了多久,都不要忘記一開始的熱忱與喜悅喔!
《唐詩功夫》 鵝,鵝,鵝, 曲項向天歌。 白毛浮綠水, 紅掌撥清波。 唐朝的駱賓王,年僅七歲就寫下《詠鵝詩》,我們告訴小朋友:「不要小看自己!」小小年紀也能有大成就,人小也能志氣高!建立「自信」,讓孩子藉由觀察、模仿「鵝」的姿態,開啟身體的模仿學習機制,同時帶領孩子貼近大自然,延伸尊重、愛護大自然。
《唐詩功夫》 春眠不覺曉, 處處聞啼鳥。 夜來風雨聲, 花落知多少。 《春曉》在敘述詩人孟浩然賴床的故事,他賴在被窩裡,聽鳥鳴叫,回想昨夜裡似乎下了雨,不曉得打落了多少花。小朋友,趕快起床,去看看地上的花、風雨過後的景象吧!
《唐詩功夫》 清明時節雨紛紛, 路上行人欲斷魂。 借問酒家何處有? 牧童遙指杏花村。 小朋友對於清明節的印象是什麼呢?回鄉掃墓、祭祖,表達思念家人之情,《清明》詩句中的景象,提醒告訴我們要好好珍惜親人。 「清明時節雨紛紛」,從這句話裡面,我們看到了清明節那天的節氣,下著小雨。我們就來模仿《清明》詩句中,正在趕路「行人」吧!他在綿綿細雨中撐著雨傘,向一個小童詢問哪裡有可以休息的小店?
《唐詩功夫》 慈母手中線, 遊子身上衣, 臨行密密縫, 意恐遲遲歸, 誰言寸草心, 報得三春暉。 《遊子吟》訴說孩子長大之後離開溫暖的家,獨自出遠門,讓媽媽時時刻刻牽掛。教育重點在於,帶領孩子充分明白父母的養育之恩,在朗誦詩詞的過程中,讓孩子時時記得「孝順」的重要。品格教育的時代來臨,應帶領孩子們體會「感恩」,也懂得「珍惜」!
《唐詩功夫》 鋤禾日當午, 汗滴禾下土, 誰知盤中飧, 粒粒皆辛苦。 《憫農詩》以功夫動作模仿農夫耕作的姿態,獨立步稻草人、歇步挖地瓜、併步砸拳拿起碗盤吃飯、詠春拳幫爸爸媽媽洗碗…融合各種功夫招式,呈現多元活潑特色的唐詩功夫新意境。
《唐詩功夫》 離離原上草, 一歲一枯榮。 野火燒不盡, 春風吹又生。 體會「堅毅」,給予孩子正確的榜樣-「小草」,告訴孩子,可以時時觀察身邊、腳旁不引起眼的小草,學習堅忍不拔的小草精神,就算遇到挫折,也要不屈不撓,勇敢地站起來,繼續成長茁壯!強化「觀察」細節的重要性,告知孩子們,不僅要學習偉大的事物,也要注意小細節,發現這個世界上,其實有許多值得效法的精神。
《唐詩功夫》 白日依山盡, 黃河入海流, 欲窮千里目, 更上一層樓。 《登鸛雀樓》描寫浩瀚湍流入海的黃河,和普照天下的太陽一樣。我們或許無法一眼望穿盡頭,但只要不氣餒、借力使力,樓不夠高,再找更高的樓挑戰,永不懈怠,一定有成功的一天。《登鸛雀樓》,特別注重雙手出拳的動作,代表奮力不懈,而雙腳則以充滿行動力的弓箭步及穩如泰山的騎馬式為基礎,既能守又能攻。
《唐詩功夫》 銀燭秋光冷畫屏, 輕羅小扇撲流螢。 天階夜色涼如水, 臥看牽牛織女星。 《秋夕》是一首很美麗的詩。涼爽的秋天夜晚,在院子裡手持小扇隨著飛舞的螢火蟲跑跑跳跳,累了就躺下來看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,精雕細琢的屏風在白色燭光的映照下呈現一片濃濃的秋意,看得出這是一戶富裕人家優閒的生活風情。
《正氣武學》 天地有正氣,雜然賦流形。 下則為河嶽,上則為日星。 於人曰浩然,沛乎塞蒼冥。 皇路當清夷,含和吐明庭。 時窮節乃見,一一垂丹青。
《正氣武學》 練拳不練功,到老一場空。 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 學道容易修道難, 學拳容易改拳難。 一日練,一日功; 一日不練十日空。 拳練百遍,身法自現。 拳練千遍,其理自見。
交通方式
武林文創|桃園藝文館(整頓中)
會館地址: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292-1號4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