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澄清館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---|
最新課表

專業師資
授權課程
1月 元日
《唐詩功夫》爆竹聲中一歲除,
春風送暖入屠蘇。
千門萬戶曈曈日,
總把新桃換舊符。
《元日》的故事,帶孩子感受新年的氛圍與環境,也更加懂得觀察生活的細節,「處處皆學問」就是我們希望孩子從練習功夫的過程中,學到的第一個觀念。
《元日》說的是一年的開始,也是開啟我們練功夫的第一個篇章,無論練功夫練了多久,都不要忘記一開始的熱忱與喜悅喔!
2月 詠鵝詩
《唐詩功夫》鵝,鵝,鵝,
曲項向天歌。
白毛浮綠水,
紅掌撥清波。
唐朝的駱賓王,年僅七歲就寫下《詠鵝詩》,我們告訴小朋友:「不要小看自己!」小小年紀也能有大成就,人小也能志氣高!建立「自信」,讓孩子藉由觀察、模仿「鵝」的姿態,開啟身體的模仿學習機制,同時帶領孩子貼近大自然,延伸尊重、愛護大自然。
3月 春曉
《唐詩功夫》春眠不覺曉,
處處聞啼鳥。
夜來風雨聲,
花落知多少。
《春曉》在敘述詩人孟浩然賴床的故事,他賴在被窩裡,聽鳥鳴叫,回想昨夜裡似乎下了雨,不曉得打落了多少花。小朋友,趕快起床,去看看地上的花、風雨過後的景象吧!
4月 清明
《唐詩功夫》清明時節雨紛紛,
路上行人欲斷魂。
借問酒家何處有?
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小朋友對於清明節的印象是什麼呢?回鄉掃墓、祭祖,表達思念家人之情,《清明》詩句中的景象,提醒告訴我們要好好珍惜親人。
「清明時節雨紛紛」,從這句話裡面,我們看到了清明節那天的節氣,下著小雨。我們就來模仿《清明》詩句中,正在趕路「行人」吧!他在綿綿細雨中撐著雨傘,向一個小童詢問哪裡有可以休息的小店?
5月 遊子吟
《唐詩功夫》慈母手中線,
遊子身上衣,
臨行密密縫,
意恐遲遲歸,
誰言寸草心,
報得三春暉。
《遊子吟》訴說孩子長大之後離開溫暖的家,獨自出遠門,讓媽媽時時刻刻牽掛。教育重點在於,帶領孩子充分明白父母的養育之恩,在朗誦詩詞的過程中,讓孩子時時記得「孝順」的重要。品格教育的時代來臨,應帶領孩子們體會「感恩」,也懂得「珍惜」!
6月 憫農詩
《唐詩功夫》鋤禾日當午,
汗滴禾下土,
誰知盤中飧,
粒粒皆辛苦。
《憫農詩》以功夫動作模仿農夫耕作的姿態,獨立步稻草人、歇步挖地瓜、併步砸拳拿起碗盤吃飯、詠春拳幫爸爸媽媽洗碗…融合各種功夫招式,呈現多元活潑特色的唐詩功夫新意境。
7月 芳草詩
《唐詩功夫》離離原上草,
一歲一枯榮。
野火燒不盡,
春風吹又生。
體會「堅毅」,給予孩子正確的榜樣-「小草」,告訴孩子,可以時時觀察身邊、腳旁不引起眼的小草,學習堅忍不拔的小草精神,就算遇到挫折,也要不屈不撓,勇敢地站起來,繼續成長茁壯!強化「觀察」細節的重要性,告知孩子們,不僅要學習偉大的事物,也要注意小細節,發現這個世界上,其實有許多值得效法的精神。
8月 登鸛雀樓
《唐詩功夫》白日依山盡,
黃河入海流,
欲窮千里目,
更上一層樓。
《登鸛雀樓》描寫浩瀚湍流入海的黃河,和普照天下的太陽一樣。我們或許無法一眼望穿盡頭,但只要不氣餒、借力使力,樓不夠高,再找更高的樓挑戰,永不懈怠,一定有成功的一天。《登鸛雀樓》,特別注重雙手出拳的動作,代表奮力不懈,而雙腳則以充滿行動力的弓箭步及穩如泰山的騎馬式為基礎,既能守又能攻。
9月 秋夕
《唐詩功夫》銀燭秋光冷畫屏,
輕羅小扇撲流螢。
天階夜色涼如水,
臥看牽牛織女星。
《秋夕》是一首很美麗的詩。涼爽的秋天夜晚,在院子裡手持小扇隨著飛舞的螢火蟲跑跑跳跳,累了就躺下來看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,精雕細琢的屏風在白色燭光的映照下呈現一片濃濃的秋意,看得出這是一戶富裕人家優閒的生活風情。
10月 靜夜思
《唐詩功夫》床前明月光,
疑是地上霜,
舉頭望明月,
低頭思故鄉。
《靜夜思》是一首讓小朋友朗朗上口的詩,文字淺白、內容簡單。透過鶴拳、八極拳的呈現,唐詩功夫《靜夜思》動作豐富,推窗指月亮,模擬地上結霜雙腳打滑,手腳並用,好不忙碌。
11月 相思
《唐詩功夫》紅豆生南國,
春來發幾枝,
勸君多採擷,
此物最相思。
《相思》,詩人王維描寫友情,他與好朋友雖然分隔兩地,但仍透過寫詩表達思念 。「春來發幾枝」,描寫植物發芽,來表達對朋友無盡的關切與祝福。於是《相思》裡有雙臂打開、抬腳、踹腿的動作,這個姿態像極了一棵樹,象徵枝葉勃發的生命力。
Show More
聯絡方式
武林文創|高雄澄清館
會館地址:高雄市鳥松區球場路13號
交通方式:公車「本館路口站」對面
FB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ulink.kc
官方LINE:https://lin.ee/NqymoPn
電話洽詢:07-3706519、0937-394317 方教練
